寻找女外交官朱榕
本文音频
本文内容
这是我半月前从某旧书商处买到的一本旧相册。当时买来的初衷,是因为看到其中有一张中国人民杂技团的老照片,一眼看去就是50年代的,尤为珍贵。
图1:中国人民杂技团出访芬兰合影
但收到打开看后,却发现除了上述这张杂技团的照片,还有很多照片都很有意思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它们的意义或价值甚至要大于那张杂技团的照片。
我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,大致确定:这是一本新中国早期驻芬兰外交官的相册。何以断定呢?我们慢慢来往下看。
图2:相册封面(尺寸:28.5*21)
这是相册的封面,上面有一行外文:Muisioksi Turusta,这个拼写一看就知道不是英文,是什么语言呢?检索谷歌翻译,这是芬兰语,大意是“库尔图记忆”。
库尔图位于芬兰南端,靠近波的尼亚海湾,是芬兰第二大港口和重要的工业城市。在1812年以前,库尔图一直都是芬兰的首都。
这条信息告诉我,这本相册与芬兰有关,至少,相册本身来自芬兰。
图3:“北极圈”合影(左三为M)
再看这张照片,画面上一共九个人,有一人没拍全。他们身后有一块标牌,上面有一行文字,大意是告诉人们,这里是北极圈。
“北极圈”这个场景还有另外一张照片,人员更多。
图4:“北极圈”大合影(中间标红圈者为M)
这张照片足足有二三十个人,并且还有外国人。不出意外,这些外国人应该是芬兰人。此外,请注意我标了红圈的那位女性,她和上图左三中的露齿大笑的女士是同一人。并且,在接下来的所有照片中,她都在其中。
这说明,她就是这本相册的主人。为了便于叙述,我们姑且称她为“M女士”,取意于相册封面的第一个字母。
现在,M女士要登场了。
图5:学习中的M(左一)
图6:大合影(左八为M)
图6局部
图7:大合影(前二排右三为M)
图7局部
图8:大合影(前排左2为M)
图9:大合影(左二为M)
图10:主席像前合影(左三为M)
图11:总理像前合影(左二为M)
图12:与外国友人合影(左一为M)
图13:看照片
图14:M与家人或同事合影
图15:与东南亚友人合影(第一排站立者左五为M)
图16:陪同东南亚友人参观
图17:陪同东南亚友人参观
图18:陪同东南亚友人会见(右边坐着的女性为M)
上面这些照片,从图3到图14都来自同一场景,推测应该为芬兰或北欧某国。图15到图18为另一场,M应该在接待或陪同一位东南亚某国的友人。图19应该是M中年以后的照片。
现在要回答一个问题:为何说这是中国驻芬兰外交官的相册?
答案要从图1说起。图1为照片背景中有“中国人民杂技团”几个字,据此可以断定,这是当时中国人民杂技团在某地演出时的合影,其中还有外国人,并且坐在C位。可知这应该是出国访问的照片。
在2022年五洲传播社出版的《中国和芬兰的故事》一书中,我找到了一张与图1完全一致的照片。在该幅照片之下,刊有芬中协会前主席韦利·卢森堡先生的一篇文章:《芬兰与中国文化交流的两个黄金时期》。文中有这样一段介绍:
在芬中协会的组织协助下,1952年,一支39人的中国杂技团在芬兰走访了22个地区,举办了33场演出。(《中国和芬兰的故事》,五洲传播出版社,2022,第122页。)
图20:《中国和芬兰的故事》第123页刊出的照片,与图1完全一致。
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线索。我按图索骥,找到了很多关于这次中国杂技团出访芬兰的记载。
1995年四川民族社出版的《中国少数民族著名妇女》一书中,收录《小小武术尖子成文群》,介绍了天津的一个满足杂技世家“成氏五兄妹”,即成连宝、成连生、成文群、成连玉、成连贵。
新中国成立之前,“成氏五兄妹”的杂技表演在京津一带已声名远扬。50年代初,他们接受收编,进入“国家队”。1952年6月,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下,中国人民杂技团组织了一支技艺精湛的队伍,出访芬兰、瑞典、挪威北欧三国,“成氏五兄妹”也在其中。在图1中,坐在第一排最右边的那位女子,就是成文群。
该文还说,这次率领杂技团出访的团长是洪深。查阅《洪深年谱长编》,确有此记载。但是,仔细看图1,却没有发现洪深的身影,倒是居中而坐的那位外国友人,我推测,极有可能是当时的芬兰总统吉科宁。《洪深年谱长编》记载:
洪深结束在芬兰的访问后,因事提前回国,杂技团继续访问瑞典、丹麦。当时作为新中国的文化友好使者,以国内外著名的第一流文学艺术家、教授为团长,第一流演员的技艺,引起了被访问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重视,芬兰总统吉科宁热情隆重地接待他们,打破了西方人认为杂技艺术团不能进入国家音乐厅演出的传统看法。
“洪深提前回国”,或许是可以解释他没有参加这次合影的唯一原因。但是,在图6的大合影中,有一个人看起来非常像是洪深。
图21:图6的局部,红圈表示的人,看着很像是洪深。
有关这次中国人民杂技团出访北欧三国的史料记载很多,容以后再细说。
在《中国和芬兰的故事》一书中,我还看到了陈辛仁的一篇回忆录《鸿爪遗踪:出使千湖之国芬兰》。陈辛仁是新中国首任驻芬兰大使。这篇文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芬建交的前前后后。
顺着这个线索,我又找到了一本书:《陈辛仁回忆录》。
《陈辛仁回忆录》出版于2008年6月,巨厚一册,前面有十来页照片影像,其中与芬兰有关的有三张,但仔细对比之后,却没有在发现M的相册里陈辛仁的身影。
陈辛仁就任首任驻芬兰大使的时间是1954年10月。M的相册中有很多照片都与图1有关,即中国杂技团访问芬兰,时间是1952年。此时,芬兰与中国还没有正式建交。这就解释了陈辛仁为何没有出现在相册中的原因。
中国与北欧四国挪威、瑞士、芬兰、瑞典确立外交关系都在1950-1952年间,此时,负责中北欧外交的是耿飚。
1950年,耿飚“一人任三使”,身兼北欧三国的驻华大使。当时,芬兰与中国还未正式建交,故外交事务都归耿飚一人全权处置。在人民社2017年版的《耿飚回忆录》中,配有大量珍贵历史照片,但并没有找到与M相册中高度相似的影像。
莫非M相册中的人物、事件和芬兰无关?这种假设是不能成立的。在几张照片的背后,还有一些字迹:
图22
图23
图22中的“Kemin Kuvaamo Suucennusliike”,属芬兰语。前面的“Kemin Kuvaamo”是芬兰一个名叫艾米老牌摄影服务部,至今还在运营。后面“Suucennusliike”大致意为“放大冲洗”。这个意思就很明确,是告诉我们,这张照片是由艾米摄影服务部冲洗的。
图22中右边还有一行字:Agfa Brovira,是德语,翻译过来即“爱克发相纸”,这是德国的一个相纸品牌,使用非常广泛。在整个20世纪,从欧洲到东方及至北美,爱克发相纸都是高级照相馆的首选。图20是爱克发的一个英文标识。
图24
图25
图24是图8大合影的背题,非常清楚。大意可能是:这是Weisholt的照片,共重印41份,最下面是一个电话。
图25出现在图15的背后,Best Wishes 清晰可辨,此外,还有一个上款:Miss Chu,翻译成中文,就是“朱小姐”,莫非,M姓朱?这个问题,我们先别急着回答,后文会有详细分析。
这位外国友人是谁呢,在图18中他得到了一位首长的接见,M在一旁陪同。虽然M侧身而坐,但还是看得很明显:在这张照片里,她看上去有四十来岁,与其它照片中青春靓丽的形象大有不同,推测可能拍摄于60年代。
这位首长又是谁?都不得而知。
陈辛仁在其回忆录中有一处细节:他与夫人晓植在即将出国前,曾特意按照当时的外交礼仪“置装”,他准备有中山装及西服和礼服,颜色以深黑色为主,便装则以浅色为主,夫人的服装则为旗袍与高跟鞋,这都是当时国际惯例。
为了维护新中国的国际形象,初登外交舞台的大使们都以此为着装标准。M相册中的男女着装,与上述细节高度一致。再联系当时国内的形势,我们再想不出除了外交人员,还有谁会穿着如此“时髦”的服装出现在照相机前面。
还有图10与图11中的主席和总理标准像,都是50年代的风格,相框下的字还是繁体字。
所有这些细节都告诉我们,M的相册,是一本50年代初期我国外交官的影集,它生动记录了一位女外交官在当时的工作与生活,为我们窥看建国初年的外交工作,提供了生动而宝贵的画面。
那么,M究竟是谁呢?
这个问题目前是无解的。只有几处弥足珍贵的线索,可能成为我们进一步发掘和探究的基础。
图26
在M的相册中,有两张照片的背面写有“朱榕”二字,其中一张为图9大合影。在另一张照片的背后,写有“徐明”(疑似)二字(图27),而这位“徐明”,与图26中居中位的女性是同一人,那么,我们大致可以断定,“朱榕”就是相册中出现最多的那个人:M。
图27
图28
上面的推断在图28中也得到了证实。在M的相册中,图28是一张很重要的照片,不是因为照片本身,而是因为背题所揭示的信息。
这是一张送给朱榕的照片,落款是“驻瑞典大使馆俱乐部”,时间是“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一日”。结合图26、27以及图28的信息对比,可以肯定,背题中的“朱榕”就是相册的主人M。
在50年代初期,中国驻芬兰、挪威、瑞典等北欧国家的外交官往来十分频繁,在各大使馆,不仅有外交官组织的俱乐部,还有各国之间的友谊协会,都在不同层面推动着新中国的外交活动。有关于此,可参看《耿飚回忆录》《楚图南外交日记》《陈辛仁回忆录》等书,里面有详尽的记载。
M的身份总算是有了点眉目。但是,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:朱榕是谁?问题再次回到了原点。虽然我们知道了M的姓名,但却不知道她具体的身份与生平,本质上,我们依旧对她知之甚少。
在M的相册第一页和第二页中,还有几张民国时期的照片,应该是M的家庭成员。其中两张有背题。一是图29,上写:
④ 1934.11.9
宁波
图29(右一女性神似M)
二是图30,上写:
弟弟留念:
兄与阔别九年之母亲 1950.7.27
摄于宁波开明街。
图30
图31
图30背题所说的“兄与弟”,应该就是图31中的二人,也是图29中左边的那两个小男孩。
依据这些信息,是否可以断定,M,即朱榕,其籍贯为浙江宁波?
然而,我查了很多资料,都没有找到一位叫朱榕的新中国早期外交官,更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将她与宁波联系起来。
此外,根据我对相关资料的查阅,发现有关新中国早期外交官的资料很少,无论是回忆录、口述还是传记甚至史志都较为少见,很多当时一度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官最后都寂寂无名,想要找到他们的一张照片,都非常困难。历史如此湮没,令人感慨万端。
对于M,或者朱榕,抑或是相册背后的故事,想要解开这所有的谜底,我感到非常困难和无力。同时又感到,我和她之间好像隔了一层薄薄的窗户纸,真相在那边,我在这边,但就是没法捅破。我们在两个平行宇宙里互相遥望,却始终看不见彼此。
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,能助我一臂之力,捞起这段沉入时间之河的记忆。
有线索的朋友,可与作者通过e-mail联系:
yunconglong306@163.com
- END -
作者 | 云从龙 转自 | 公众号“作家云从龙”
图片 | 网络 编辑 |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
更多精彩
敬请关注“外交官说事儿”
联系我们